入职事业编高校!跨专业双非硕士的求职纪实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3-09-13
作为一个三本管理学学士,跨考成为双非教育学硕士的打工人,回首自己两年前的求职路,展望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对找工作的大事,有点话想讲:
01.明确自己的扎根地点
我本硕都在同一座城市,跨省离家几百公里,除了七年积累下来的一点点“人脉”之外,举目无亲。所以我的求职目标第一条就是:要回家。
虽然有话说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好男儿志在四方,但是盲目投简历去到自己并不喜欢的地方,然后再东一下西一下地跳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太多益处。你以为自己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但在用人单位看来却是定性不足心意不诚,很可能会直接拒绝你。
工作原因,我参与过招聘过程,看到过那些简历上工作履历缤纷多彩的求职者,被HR吐槽“这么能考能找,估计招进来也待不久,劝退吧。”所以有目标有重点,才容易成功。
02.明确自己的专业是否对口
跨考生的尴尬——
我自己作为文科生,从三本院校的管理学大类专业,跨考到以工科见长的双非院校教育学大类专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提升学历便于求职。当然,这样混乱的学术背景,导致我求职之路确实艰辛。
现实很残酷:教育学硕士,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但既不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科教育这些“正统”教育类专业,也不是师范院校学生,所以就与幼教和普教无缘了,毕竟城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绝大多数都需要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某某)的专业背景;部分私立学校可能不强求师范院校的背景,但是至少也需要上述“正统”专业,甚至本硕专业方向要一致。
专业大类不清晰——
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务员、事业编的考试公告,对专业的要求会细致到“本硕期间有任一阶段为…专业即可”,或者“本科专业为…研究生专业为…”。这时候如果还对自己的专业大类、专业名称心存侥幸,那么在入围面试之前的资格审查阶段,也会被拒之门外,辛苦取得的笔试成绩白白浪费。
所以,建议求职之前好好了解清楚目标行业对专业背景的招聘要求,实在不能确定自己的专业是否对口时,给人事部门打电话问问,避免白准备一次。
03.不要过分追求应届生身份
主动延毕真的好吗?现在网上消息说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延毕,甚至故意挂科造成延毕,为的是在没有落定心怡的工作之前,尽量保持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其实我当时也很在意应届生身份,但是工作之后,站在更高更大的格局上来看,为了保有应届生身份而迟迟不就业,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应届生身份确实在选调、特岗、三支一扶、军队文职这类考试中有部分强调,部分地方申请创新创业补贴、人才公寓、落户的时候也会涉及,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就业渠道和地方政策来说,学历、专业和年龄才是核心要求。
考公考编的公告绝大部分也只写了年龄要求,甚至对应届生的年龄限制和专业限制还更严格。而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对没有社保缴费经历的应届生,设置的试用考察期比那些有社保记录的人更长,这会直接影响这些应届生的转正定岗、职称定级期限,这可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走出学校的象牙塔之后你才明白,社会的丛林法则是尤为强调实战经验的。试想:当你蛰伏两年保留应届生身份的过程中,行业环境和就业政策风云变幻,你的同龄人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成为了熟练工、比你更年轻的人享有应届生和“应届年龄”的双重优势,那你的竞争力在哪里呢?
04.总结
社会是个大学校,很多你在学生时代想不透、做不好的事情,在你转化为“打工人”身份之后,反而变得顺水推舟不费力了。
比如:计算机二级,读书的时候觉得好难,但工作一段时间实际用到各种办公技巧的时候,又会觉得真的很容易上手、很能提高效率;再比如,考公考编的时候,觉得政策解读、公文写作好难,但工作一段时间看得多了之后,你也能对各类文件作出分析研判,甚至也能玩得懂文字游戏了。
所以,不要对自己的能力抱有怀疑,不要对就业创业抱有过深的惧怕,更不能逃避就业压力,毕竟读书求学的终极要义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为了成为孔乙己式的落魄掉书袋。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