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沉大海”到多个高校offer,普通硕博如何快速占坑?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3-09-14
感觉教师这个赛道已经是越来越不缺人了,尤其是今年「北京的硕博生比本科生还多」的新闻一出,就感觉引进高学历人才这方面,高校已经有一个似乎是接近饱和的状态。
上层退休退得慢,未来还有延迟退休,高校似乎已经没有坑位了。在高校老师“人满为患”的现状下,作为大部分群体的普通硕博,又应该如何在千军万马之中,挤上一条独木桥,然后成功上岸呢
求职状况一
简历多次石沉大海,没有信心打算放弃
首先,高校招人其实有一个周期。年前年后的这段时间,一些高校开始更新2023年的招聘公告,但这些新出的公告并不是高校完整的年度招人规划,岗位数量还会不断更新,所以各大招聘网站上显示出来的也不是高校实际的全部需求。
但是网投是最方便的。于是大部分的硕博朋友都会在这个阶段,给不少高校人事处邮箱投递简历,但是现状却是,收到回复的很少,大多“石沉大海”。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真是硕博人才的简历不够格吗?非也。
今年大部分高校老师回到工作岗位的时间是二月底,由于刚开学,学校积攒了一个寒假的待处理事情很多,所以人事招聘工作的开展基本都到了三月初。
岗位的拟规划→审核→公布→增添岗位→审核→网站发布→对接高校人才网人才直通渠道→审核报备→组织线下招聘活动……
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你觉得你投了一个月了怎么毫无回应,而高校真正开展招聘工作可能也才半个月左右。
求职状况二
重心放在网投,随缘参加线下招聘会
可能是互联网把人养“懒”了,有几个硕士学妹和我说今年一个招聘会现场她们都没去过,同时网投又没回应,可能要gap一年……
emmm,我表示:去年以前线上招聘会参加的人比线下招聘会多,是因为当时还有疫情影响,跨城市跑招聘会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的确会有健康风险。
但是今年不同了啊!
各个高校开始恢复线下招聘会,大多数高校比起线上招聘其实要更加重视线下。在高校人才网的硕博交流群中,就有求职者表示“2月底投的简历都没收到回复,去了2023年广州站的招聘会后,收到了5个学校的通知”。
首先,线下的招聘是一定要去的。很多人以为网投便捷度高,线下招聘会的交通成本高,这样的想法其实没考虑到沟通效率孰高的问题。单位会有临时增加的岗位,而发布一则招聘公告要经过很多级领导审批,网上信息其实没有那么快。
在求职高校的过程中,硕博人才一定要「足够主动」地去联系高校,在各个渠道下都“万箭齐发”才可以提高命中靶心的几率。不是说在某个单一渠道进行一个投递的动作,就等着人事给我打电话就可以了。
那么这又说到了一个点,就是高校是怎么筛选简历的?
很多人以为:一直持续到公告上的截止日,高校会一直收简历,然后最后一天才开始看简历并择优筛选。并非如此啊!有的学校用人讲究性价比,可能会收简历直到最后一天,这些学校希望能用较少的人力成本招到更高层次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求职者等高校回应,中间可能差了几个月)。
但一些实力很强、待遇对人才很有吸引力的高校,本身就不缺优秀人才投递简历,于是量变产生质变,早期人事处就能看到不少令人满意的简历了。
有的人才在求职高校的时候会觉得说,我等一等,会不会就有更好的单位,会不会就有更好的待遇?但其实等着等着就发现,还没有先前的好,先前的机会也都错失掉了。
高校也会有一个想法,在招聘公告截止日期之前,等全部的简历都收到了,优中择优是不是能挑出来最优秀的?
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如果这个人才真的很优秀的话,他也不会只投一个单位。
所以率先联系,率先约面试,提前给offer,这才是高校采取的更稳妥的做法。
也许后面还有更优秀的,但是在当前简历适配岗位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给自己和单位省事儿,当简历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要求的情况下,高校可能就不去费那个劲儿查看邮箱了。
求职状况三
细节决定成败,求职渠道不够,错失良机
如果你在求职高校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你好不容易看好了一个单位的招聘公告,待遇也很好,专业也合适,城市什么的都很好,但是偏偏有一些“文字游戏”你不太了解,但又不想踩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是:你联系到高校的人事处,但是有的人事处老师就会和你说,“先发一下简历过来看看”,这种细节性的科普往往不会跟你聊太多,然后你就把简历发过去,结果毫无回应……明明适合你,但是应聘流程却卡住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考虑到其他的渠道了。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