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25年度招聘博士后公告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5-06-25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秉承“人才强院”理念,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引育工作,持续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博士后规模,建设高水平博士后队伍,学院以优越的学术氛围、舒心的文化环境、优厚的支持待遇,诚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盟,共谋发展,成就未来!
一、招聘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明确的科研方向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2.一般应为近三年毕业的博士生,统分博士后和企业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与国家级工作站联合招收的企业博士后年龄可放宽至40岁。
统分博士后分为特别资助博士后和常规博士后。
特别资助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2周岁,面向科研能力强、科研潜力大且学术水平高于学院助理教授水平的青年人才。
常规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5周岁,面向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科研潜力且学术水平接近学院助理教授水平的青年人才。
二、发展支持
1.项目支持
学校学院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申请博士后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和基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档,其中A档为“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面上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博士后项目都由学校学院组织专家指导申报书撰写和修改。
2.发展通道
(1)在站期间达到准聘副教授及以上相应岗位标准,可申请预聘为学校准聘师资,获聘后纳入相应岗位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
(2)在站期间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学校翱翔博士后计划”等,可申请选留为学校准聘师资。
3.服务保障
学校学院将为您提供从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入职报到、落实待遇等一站式服务和全过程保障。
三、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缴纳五险一金。在站期间获批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档,与学校薪酬可叠加享受;入选“陕西省三秦博创人才支持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等资助与学校薪酬亦可叠加享受。
四、学院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动化学院实施“着力加强引领型创新,鼓励拓展新学科方向,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大战略”等战略举措,通过顶层规划、目标牵引、成果导向、过程管理、资源整合,加大发展动力,增强创新活力,激发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质量完成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等学科方向国家“双一流”信息学科群和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师资、一流科研、一流人才、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办学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
自动化学院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1959年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九系,设立了飞行器仪表传感器、航陀螺仪设计、光学仪器与制导、航空微电机设计、自动驾驶仪等专业。1952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设立飞机自动驾驶仪、飞机电器设备、航空火控及瞄准具等专业,2003年建立自动化学院(九院)。2008年学院搬迁至长安新校区。
自动化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其中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和机械4个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突破,进入优势学科序列。
创新人才引育,师资力量雄厚
自动化学院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80人,专任教师152人,教师博士化率97%,在站统分及企业博士后30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9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人才35人次,国际顶级期刊编委20余人,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
自动化学院现有国家一流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5项,省级及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7篇。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930余人、博士研究生440余人。经过六十余年的耕耘与发展,学院累计向国家输送近万名本科生、5000余名硕士生、千余名博士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院友,为祖国的各行各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科研创新,国防贡献突出
自动化学院师生在科学研究中秉承着“顶天(面向脑与人工智能、多源信息融合技术、飞行安全及综合监控等方向)、立地(面向航空航天器供电系统、稀土永磁电机与机电伺服控制等方向)”的科研理念。“十四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大型运输机、C919、AG600、空间站等国家重要科技攻关项目176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54项;现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持续产出PNAS、Nature子刊、TAC、Automatica、TPAMI等高水平期刊论文1000余篇,以第一单位进入高影响力榜单论文284篇;共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共授权发明专利280项,成果转化49项,成果转化收益达2408.65万元。学院深度参与载人航天与探月、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在稀土永磁电机、无人系统、多目标跟踪等领域为我国航空航天做出了卓越贡献。
五、团队岗位需求
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
自动化学院团队博士后招聘需求表(按合作导师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
合作导师 |
计划招收博士后研究方向 |
联系邮箱 |
计划招收人数 |
|
陈建忠 |
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控制、深度强化学习 |
jzhchen@nwpu.edu.cn |
1人 |
|
程塨 |
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理解 |
gcheng@nwpu.edu.cn |
2人 |
|
高逍男 |
基于数据驱动模型预测控制、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协同控制与稳定性分析 |
xiaonan.gao@nwpu.edu.cn |
2人 |
|
公超 |
机器人关节模组、电机控制 |
1452101806@qq.com |
2人 |
|
韩军伟 |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 |
jhan@nwpu.edu.cn |
2人 |
|
胡新韬/甘霖 |
脑机接口(脑电信号检测)、人工智能(视听觉感知) |
ganlin@nwpu.edu.cn |
2人 |
|
华志广 |
电机驱动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 |
zhiguang.hua@nwpu.edu.cn |
1-2人 |
|
皇甫宜耿 |
电气工程 |
yigeng@nwpu.edu.cn |
2人 |
|
焦连猛 |
多源信息融合、目标检测识别 |
jiaolianmeng@nwpu.edu.cn |
1人 |
|
李兵强 |
机器人关节电机控制、PMSM、步进电机无感控制、机电/电静液作动伺服系统设计及控制、磁电位移传感器设计及测试 |
libingqiang@nwpu.edu.cn |
2人 |
|
李晖晖 |
计算机视觉、SAR-光学图像转换、跨模态遥感图像-文本检索生成 |
lihhui@nwpu.edu.cn |
1人 |
|
李天成 |
雷达目标跟踪、多传感器信息处理 |
t.c.li@nwpu.edu.cn |
1人 |
|
李伟林 |
航空电气系统方向(航空智能配电技术、电推进飞机关键技术、电能变换与能量管理技术、多学科集成仿真验证技术) |
wli907@nwpu.edu.cn |
2-3人 |
|
刘准钆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liuzhunga@nwpu.edu.cn |
1-2人 |
|
倪骏康 |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复杂非线性系统控制、微电网分布式控制与优化 |
max12391@126.com |
1人 |
|
曲仕茹 |
控制科学、智慧交通 |
qushiru@nwpu.edu.cn |
1-2人 |
|
宋受俊 |
电机本体分析与设计方向、有散热与机械分析设计能力以及航空应用场景经验者优先 |
maoshuai@nwpu.edu.cn |
2人 |
|
王小旭 |
导航制导与控制、人工智能 |
woyaofly1982@nwpu.edu.cn |
3-5人 |
|
文载道 |
多模态学习、知识图谱、态势感知 |
wenzaidao@nwpu.edu.cn |
2人 |
|
吴小华 |
大功率航空电源系统、新能源供电系统 |
wxh@nwpu.edu.cn |
1人 |
|
肖冰 |
博弈、导航 |
xiaobing@nwpu.edu.cn |
2人 |
|
许斌 |
飞行控制、智能控制、先进导航 |
binxu@nwpu.edu.cn |
3人 |
|
杨峰 |
多源信息融合、无人系统智能感知、智能信息处理 |
yangfeng@nwpu.edu.cn |
3人 |
|
杨宁 |
计算机视觉、图形图像处理、智能数据处理 |
ningyang@nwpu.edu.cn |
2人 |
|
余孝军 |
机器人脑控技术 |
XJYU@nwpu.edu.cn |
1人 |
|
袁朝辉 |
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
yuanzhh@nwpu.edu.cn |
1人 |
|
张作伟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zhangzuowei@nwpu.edu.cn |
1-2人 |
|
赵春晖 |
智能无人系统 |
zhaochunhui@nwpu.edu.cn |
1人 |
|
赵世杰 |
脑影像分析、医学图像处理 |
shijiezhao@nwpu.edu.cn |
1人 |
|
赵永强 |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成像 |
zhaoyq@nwpu.edu.cn |
2人 |
|
智永锋 |
自适应信号处理 |
yongfeng@nwpu.edu.cn |
2人 |
欢迎各位学者登录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主页(https://teacher.nwpu.edu.cn/schools.html),进一步了解合作导师信息。
六、应聘方式
申请时间:全年开放申请
申请方式:请将个人应聘学术简历PDF文档发送至学院邮箱或合作导师邮箱,文件名请命名为“姓名-应聘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网”
博士后进站流程:https://renshi.nwpu.edu.cn/info/2215/20855.htm
人事秘书:李老师
学院电话:029-88431389
学院邮箱:zdhxy@nwpu.edu.cn
学院官网:https://zdhxy.nwpu.edu.cn/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zdhxy.nwpu.edu.cn/info/1081/27333.htm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