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助力:海归女王淑娟和她的现代农企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14-03-12

王淑娟是土生土长的青川人,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一个学音乐的怎么会去养蜂?是那场震惊中外的汶川地震改变了她的人生选择。看到 救援队伍的艰辛付出,看到花菇、蜂蜜等土特产资源因销路不畅而使农民“抱着金饭碗受穷”,王淑娟决定毕业后返乡重建家园,为家乡脱贫致富尽一份力。当时像 她一样做出返乡选择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创业四年,包括期间去澳洲留学,王淑娟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建立起了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的梦想。这个28岁的“海归女”,有着整体战略布局的眼光,在农产品的营销与合作社的管理上也有着自己的创新。
营销为先,布局现代农企
2009年王淑娟毕业回乡,首先创立了青川森花王氏蜂业和青川县川申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进入给人“甜蜜感幸福感”的蜜蜂养殖业。
刚开始养殖蜜蜂时,王淑娟是吃了苦,又吃了亏。由于不懂技术,她的蜂“逃”了一半。她琢磨着找专业蜂农合作,由蜂农技师负责管理,自己负责营销。她逐步确定“营销为先”的理念,并在产品和营销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10年王淑娟开办了“青川王氏蜂业”网店,入驻“阿里巴巴”成都创业园,并在青川瓦砾乡创立养蜂基地。“随着青川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的推进,蜜源植物更加丰富,蜂农渴求养蜂技术和销路,而我们需要稳定可靠的蜜源”,她的先知先觉为之后建立合作社创造了条件。
网络销售让王淑娟尝到了甜头。在成都组团进行的银耳销售聚划算活动中,2个小时2068单的销售业绩,让她津津乐道。但她清楚地知道单一品种的 组团只需对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但卖蜂蜜和几十种土特产就复杂了,她意识到人才和团队的重要性。起步之初,她就组建了一个集电子商务操盘手、运营、美术设研究生人才招聘 计、活动策划等专业人员的固定团队,而这个核心团队都是30岁以下的本科生。
当一切进入正轨后,2011年初她选择暂时离开,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习广告传媒和公共关系。两年间,她尝遍了当地和新西兰的蜂蜜,学习蜂蜜品牌文化、品牌推广。2013年初,她取得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文凭。
回国后,王淑娟依然选择返乡,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创业实践:成立青川县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扩大蜂蜜加工厂规模;在县城开办“青川特产总汇”实 体店,从事青川山珍批发零售。至此,王淑娟建立起了一个集农户、合作社、加工厂、开发公司及实体销售与网络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了立体经 营“青川山珍”的梦想。
创新助力,微企在扩展
在完成产高校招聘会业布局后,运营模式、管理创新、品牌宣传等工作被王淑娟提上日程。
对于合作社运营模式,王淑娟介绍说,“采取发起人投资,统一制作蜂巢、统一购种蜂、统一管理的雇佣模式和收购入社蜂农原蜜的分配模式两种方式,以满足不同蜂农的需求,并调动其积极性。”目前合作社有养蜂户108户,2013年户均增收达2.5万。
在合作社管理创新方面,王淑娟认为关键是提供服务。年初,她在合作社蜂农密集的地方——唐家河保护区外的青溪古镇建了一个合作社服务站“蜂农之家”,主要负责对入社蜂农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也是合作社产品销售网点。
“合作社一方面解决了稳定的蜜源,另一方面要保证蜜源的安全性。”食品安全也是王淑娟十分关注的问题。她采用溯源蜂蜜的形式,给合作社蜂农制定档案库,为蜂农编号,并对收购的蜂蜜进行信息录入,以便顾客了解到所购蜂蜜出自哪个蜂农的哪一批蜜。
王淑娟深知“品牌的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是她的下一个目标。其实早在创业之初,她就注册了“清江源”品牌的蜂蜜。此次,她借鉴澳洲企业的成功经验,从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方式上下功夫,提升顾客的品牌认知度。
在营销、打品牌之外,融资也是王淑娟的重中之重。然而,融资也是她遇到的最大高校招聘网困难。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她希望能够和高校合作,研发深加工产品,挖掘青川土蜂蜜更多的保健价值。
2013年王淑娟带领的产销一体化企业实现销售额达800多万,突破千万是她今年的目标,“发挥团队优势、扩大销路,加强合作社的推广力度和规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并结合生态旅游做文章。”她说。(刘月辉)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