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光环”褪去 就业季海归们有点尴尬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14-03-12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比去年增高校招聘网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江西则有近25万高校毕业生,也比去年有所增长。
记者调查发现,在就业难的当下,江西还有大批留学生涌入回国求职队伍。当海归光环逐渐褪去,留学生正面临“国外难留下、国内竞争大”的尴尬处境。
难留国外学子纷纷回国
宜春人漆碧天留学韩国,即将研究生毕业,她决定回国找工作。“什么专业在韩国都不好就业!要留在那就业不容易,很多大学生只能在烤肉店打工。”
刘宏远是上饶人,高中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艾克塞特大学读工商管理。离毕业还有一年多,他早就做好回国工作的打算。“留在英国找工作竞争压力很大,一般都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且都不太体面。”
同样在英国留学的曾林佩目前已回到家乡南昌,经过三轮面试一轮笔试,终于可以签约北京银行。她认为:“留在英国有很多限制条件,得异常优秀才行。”
时光倒流二十年,海归毕业生回国可能意味着“高薪”、“外企”、“体面”职业。而如今,顶着洋文凭求职的年轻人发现,“海归”身份已经风光不再。
“现在留学生一抓一大把,海归早就不稀罕。”曾留学韩国、现在南昌工作的廖青告诉记者。
她的话得到了南昌市一家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印证。“这些年招聘,我们感觉留学生求职者日渐增多,100多个毕业生投简历,其中往往就有十几个有海外教育背景。”该工作人员称。
“留学生没有很大的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廖青不觉得自己的留学经历能给就业增加筹码。当初她专科毕业,意识到自己的学历缺乏优势, 想到了出国留学。回国后,她心仪的职业是公务员,可一连考了几年都没戏,现在的她在南昌收入并不高。她说:“留学经历只是增加了人生阅历,我很多在韩国的 中国同学都选择了回国就业,但大家找工作纷纷碰壁,混得好只是少数!”
曾林佩在大学毕业后去英国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学的是会计与金融专业。对于自己的留学背景,她说:“现在出国的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不会特别看重海归头衔,主要还是看个人的综合素质。”此前,她通过校园招聘给多家银行投递了简历,但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
不少人留学初衷是避开高考
记者从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了解到,现在省内留学也呈现低龄化趋势,早前80%的是本科毕业生去外国读硕士,现在这一比例下降约10%,初中、高中毕业去留学的比例上升,甚至直接送孩子去外国读小学。
“留学人数每年同比增长30%并不为过。”省友好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英国部李老师称,她从事留学咨询工作7年,近几年我省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都在递增。每年暑期是出国留学咨询旺季,其中不少孩子担心高考失利转而寻求出国,并将此作为另一条出路。
“他们终究得回来就业。”江西师大国际教育学院雷姓教师分析称,大部分人出国是为了深造而非移民,这也就导致这些人本身也没想过留在国外。所以 出国的多,回来的也多,留学生变得不再神秘,大众对此已司空见惯,留学的光环逐渐褪去。面对就业,他们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必须和国内高校毕业生一道 面对艰难的“就业季”。
他说,留学生与国内大学生相比,优势是外语好,所以在和国际交流有关系的岗高校人才招聘位留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但留学在外对本地情况缺乏了解,部分留学生仍然自认为喝过“洋墨水”而沾沾自喜,高校招聘眼高手低,反而不能顺利就业。
据悉,省内不少留学生回国后只能选择做翻译,且就业路越走越窄。这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学业不精,除语言增长外,没有积累到更多知识,从而不能为就业加分。
出国留学也要提前做好就业规划
雷老师建议,不可盲目跟风留学,而应该考虑到底自己适不适合留学。同时,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日后的就业,端正态度,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就业时,更要认清形势放低身段,调整好心态积极就业。
今年18岁、正在美国读高三的南昌人周俊豪说,他就读的私立学校中,全校252人中有20个是中国留学生。他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出国,国外 学校管理较宽松。“因为很多人不自觉,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国外高中课程相对国内来说要简单,这里又没有补习班。大部分人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会玩游 戏混日子。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到底适不适应留学生活,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送出国,是欠考虑的。”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