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2022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1-12-22
一、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唯一高校,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显著,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至今已走过112年的办学历程,始终引领着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方面位居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学科平台
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1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科研平台
大连海事大学始终坚持立足航运、服务交通、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致力于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学校扎实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基本形成装备精良、开放共享的科研基地产业集群。
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围绕船舶运输安全保障技术、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技术、船舶污染防控与节能技术、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技术、海底工程技术、国际海事规则与海法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打造综合交叉、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科研大平台,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 |
![]() |
二、博士后流动站介绍
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在站博士后240余人。在2021年度,流动站获得四个批次共计246万元的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近两年博士后科学基金排名全国50名左右。
在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共有21位博士后获得立项。
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等级,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流动站被评为良好等级。
序号 |
流动站 |
依托学院 |
研究方向 |
1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现代轮机管理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 |
||
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 |
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交通大数据分析 |
7 |
法学 |
法学院 |
海商法学 |
三、招聘岗位
(一)师资博士后
32周岁以下,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二)全职博士后
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2022年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后招收计划详见附表
序号 |
博士后流动站 |
所在学院 |
岗位要求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合作导师邮箱 |
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海底管道内部流动 |
李文华 |
lwh992@dlmu.edu.cn |
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取得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光学(电)工程、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领域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2.勤奋踏实,为人诚实,具有强的团队合作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3.在相关领域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对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方向有良好把握。 |
光-机-电一体化特大钢结构精密控制技术;柔性光电检测器件;微流控芯片便携式仪器研发 |
宋永欣 |
yongxin@dlmu.edu.cn |
3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开展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2.开展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的能量收集与自驱动传感技术研究。 |
机器人、摩擦纳米发电机 |
徐敏义 |
xuminyi@dlmu.edu.cn |
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在轮机、自动化、信息、电子电气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2.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3.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智能机舱、 虚拟测试、 轮机仿真、机器学习、 模式识别、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 |
张均东 |
zhjundong@126.com |
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舶、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数值计算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轮机设备智能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信号处理与智慧传感器技术;船舶动力装置减振降噪技术;船机零件摩擦学性能测试与智能预测技术 |
李国宾 |
guobinli88@163.com |
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动力工程、内燃机工程、燃烧化学、废气排放理论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论文写作能力较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柴油机排放控制理论、排放测试技术 |
孙培廷 |
sunptg@dlmu.edu.cn |
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轮机工程、油气安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与海洋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高水平论文,试验、数值计算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绿色智能船舶;船舶与港口污染控制;危险货物水运安全控制;海洋工程风险评估与安全应急技术 |
吴宛青 |
wuwanqing@dlmu.edu.cn |
8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驱动控制、智能微电网、视觉图像识别与处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过国家级科技项目;4.严谨踏实,具有合作精神。 |
舰船综合电力与智能控制 |
刘彦呈 |
liuyc@dlmu.edu.cn |
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近五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新材料合成、多相催化、分离、环保节能、海洋生物质转化等相关背景,专业能力突出;2.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术发展潜力,有一定的独立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3.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积极上进,未来有志从事科研工作;4.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船舶与海洋节能减排新材料及装备 |
孙天军 |
suntianjun@dlmu.edu.cn |
1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防污染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轮机工程、传感器技术、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
船舶机电一体化、船舶防污染技术、船海工程装备 |
张洪朋 |
zhppeter@dlmu.edu.cn |
1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防污染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轮机工程、传感器技术、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
船舶机电一体化、船舶防污染技术、船海工程装备 |
孙玉清 |
sunyq@dlmu.edu.cn |
1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轮机仿真技术、机电设备远程故障诊断和健康状态评估、大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国家级重大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现代轮机工程管理、机电一体化、轮机仿真技术 |
孙建波 |
vrsjb@dlmu.edu.cn |
13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工程热物理学科或者机械学科相关博士学位;2.在构型优化、结构优化、热管、高效热管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动手实践能力;3.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强。 |
强化传热、仿真优化 |
纪玉龙 |
jiyulong@dlmu.edu.cn |
1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申请人具有化学、能源或材料等专业背景,已获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2.学术道德端正,富有进取心和科研兴趣,工作踏实肯干,有团队合作精神;3.善于沟通表达,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4.原则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船舶洁净能源研究,采用电催化、光(电)催化、热催化等手段实现洁净能源(如氢能)制备及船舶污染物消除(氮氧化物、CO2减排及转化) |
宗旭 |
xuzong@dlmu.edu.cn |
1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械设计、激光加工等方向从事过相关研究并发表过高水平论文;3.为人正直善良、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一定教学能力,能胜任今后教学工作。 |
激光加工技术、形状记忆合金及应用、新型船舶设计 |
林成新 |
lchxin@dlmu.edu.cn |
1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机械系统摩擦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实验动手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机械系统摩擦学、机械系统动力学 |
张会臣 |
hczhang@dlmu.edu.cn |
1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叶轮机械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国家级重大项目;4.严谨求实,扎实肯干,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叶轮机械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 |
陆华伟 |
hwlu66@dlmu.edu.cn |
18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无人系统、智能控制、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无人海洋航行器技术 |
梁霄 |
liangxiao@dlmu.edu.cn |
1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体结构强度与疲劳强度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4.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一定教学能力,能胜任今后教学工作;6.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船舶结构安全性监测与评估 |
常欣 |
xin.chang@dlmu.edu.cn |
2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体结构强度与疲劳强度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4.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一定教学能力,能胜任今后教学工作;6.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船舶安全性全寿命周期管理 |
胡安康 |
huankang@dlmu.edu.cn |
2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3.在空调制冷等相关领域开展过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4.已发表较高水平论文;5.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制冷、高效传热传质、可再生能源、船舶能效 |
高洪涛 |
gaohongtao@dlmu.edu.cn |
2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机械工程、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2.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相关领域开展过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3.已发表较高水平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洋装备可靠性设计与智能优化、极地设备冬装化技术 |
刘志杰 |
liuzj@dlmu.edu.cn |
23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空间信息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电子电气、通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国家级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上安全空间信息技术 |
李颖 |
yldmu@126.com |
24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机器学习、船舶运动控制、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工程 |
张英俊 |
zhangyj@dlmu.edu.cn |
25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避碰、航海仿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上安全保障技术 |
刘正江 |
liuzhengjiang@dlmu.edu.cn |
26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 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李铁山 |
litieshan@dlmu.edu.cn |
27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一定的应用实践经验;3.已发表过较好的期刊论文或国际会议论文,算法设计及实现能力强;4.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5.在站期间要求参与实验室课题,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6.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科学 |
左毅 |
zuo@dlmu.edu.cn |
28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航行技术 |
任俊生 |
jsren@dlmu.edu.cn |
29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系统 |
张新宇 |
zhangxy@dlmu.edu.cn |
30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避碰、航海仿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上安全保障技术 |
史国友 |
sgydmu@dlmu.edu.cn |
31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运动控制 |
张国庆 |
zgq_dlmu@163.com |
32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电子通信、网络技术、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电子通信、航海、人工智能或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海上智能运输系统、海洋边缘智能、智能搜救、无人船通信控制一体化 |
杨婷婷 |
yangtingting820523@163.com |
33 |
交通运输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满足博士后岗位要求;2.具有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环境生态效应及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环境生态效应及生物工程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4.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5.科学严谨,合作精神强。 |
绿色交通与环境安全 |
刘瑀 |
liuyudmu@dlmu.edu.cn |
34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系统规划、系统优化、计算机编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国家级项目;4.具有团队意识。 |
物流系统优化 |
靳志宏 |
jinzhihong@dlmu.edu.cn |
35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良好的岩土力学和数值仿真理论基础;2.已发表相关方向高水平期刊论文;3.具有良好的工程数学和力学编程能力;4.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或以上项目(包括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近海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近海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桩基动力学 |
崔春义 |
cuichunyi@dlmu.edu.cn |
36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智能材料、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交通基础设施材料可持续发展技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环境的仿真、评估与安全预警技术 |
郭乃胜 |
naishengguo@126.com |
37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岩石力学等相关领域具有研究经验;3.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岩石力学多场耦合、岩土工程智能分析及可视化 |
姜谙男 |
jiangannan@163.com |
38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具有新型金属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经历;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具备中英文写作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金属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 |
文钟晟 |
wenzs@foxmail.com |
39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含2篇)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1项,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船舶新能源技术 |
黄乃宝 |
nbhuang@dlmu.edu.cn |
40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环境科学工程或者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绿色港口航道、航海安全、海岸动力学、波浪理论、船体运动、数据采集技术、海岸泥沙输运、物模试验、数值模拟或者相关研究方向开展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3.具备较好的中英文论文写作能力;4.为人诚实,工作努力,团队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交通运输工程及航运安全仿真、绿色港口航道及近海工程、深远海水文气象监测及数值模拟、海岸带环境灾害评估及修复技术 |
尤再进 |
b.you@dlmu.edu.cn |
41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物流工程与管理、工商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能力较强;3.具有团队意识。 |
港航系统规划、物流系统优化、现代优化方法 |
计明军 |
jmj@dlmu.edu.cn |
42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物流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运筹与控制、计算机等领域研究经验,发表过相关论文;2.对研究感兴趣,在站期间发表学校规定A类期刊2篇,获得省部级项目1项或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3.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供应链博弈、供应链调度、强化学习、鲁棒优化、航线调度 |
唐亮 |
tangericliang@dlmu.edu.cn |
43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含2篇)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1项,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新型光催化材料 |
周锋 |
zhoufeng@dlmu.edu.cn |
44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在行为报童研究、鲁棒优化方法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SCI/SSCI/CSSCI/EI论文3篇及以上;4.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及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航线网络与鲁棒优化 |
李振福 |
lizhenfu@dlmu.edu.cn |
45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化学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或者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电化学储能电解液溶液、膜、电极等关键材料,以及结构设计、模拟仿真等方面开展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省部级以上项目;4.具备较好的中英文论文写作能力;5.严谨求实,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6.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7.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新型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开发 |
马相坤 |
maxk@dlmu.edu.cn |
46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轮机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3.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撰写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智能/无人船舶多源感知信息融合及自主智能控制 |
郭晨 |
guoc@dlmu.edu.cn |
4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在博士期间有高质量论文发表,师资博士后要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3.严谨求实,团队意识强;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非线性系统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与微电网、智能控制、船舶运动控制 |
王丹 |
dwang@dlmu.edu.cn |
48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发表1篇SCI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2.参与过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3.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洋航行器制导控制与协同、船舶电力推进 |
彭周华 |
zhpeng@dlmu.edu.cn |
49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3.严谨求实,合作沟通能力强;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非线性控制、鲁棒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
杜佳璐 |
dujl@dlmu.edu.cn |
5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实验室课题;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
王国峰 |
dmuwgf@dlmu.edu.cn |
5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航海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3.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并主持或参与申报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参与实验室其他课题;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无人船舶的智能控制,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多 |
范云生 |
yunsheng@dlmu.edu.cn |
52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自动控制、机器人或数学及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控制理论及相关数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非线性控制、网络化控制、多智能体系统、船舶运动控制 |
于双和 |
shuanghe@dlmu.edu.cn |
5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轮机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3.已发表SCI期刊论文,科研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2篇以上,并主持或参与申报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参与实验室课题;6.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人工智能及海洋机器人、无人船舶多源感知信息融合及自主智能控制 |
余明裕 |
mjer@dlmu.edu.cn |
5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轮机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3.具有独立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至少2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检索论文不少于2篇。 |
智能/无人船舶多源感知信息融合及自主智能控制 |
郑凯 |
kzh@dlmu.edu.cn |
5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或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控制理论及相关数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智能船舶容错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及优化 |
郝立颖 |
haoliying@dlmu.edu.cn |
56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并主持或参与申报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参与实验室其他课题。 |
智能船舶技术、无人船、智能海洋机器人 |
王宁 |
n.wang@ieee.org |
5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等项目,参与实验室课题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
智能交通系统控制与优化 |
郭戈 |
geguo@yeah.net |
58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2.严谨求实,团队意识强;3.在站期间发表2篇SCI、EI期刊论文(至少1篇为SCI期刊论文)、或发表1篇SCI期刊论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电机分析与优化设计、电机先进控制技术 |
朱景伟 |
zjwdl@dlmu.edu.cn |
5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SSCI/SCI/CS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 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 |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 |
栾维新 |
weixinl@vip.163.com |
6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2.在工程管理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本专业相关的中英文学术论文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王楠楠 |
wangnnannan@dlmu.edu.cn |
6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SSCI/SCI论文2篇以上,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课题和大型企业研究项目;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物流仓储及配送系统优化;企业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王征 |
wangzheng@dlmu.edu.cn |
6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运筹学、组合优化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项目研究;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系统优化 |
白丹宇 |
mikebdy@126.com |
6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2.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3.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信息管理与交通大数据 |
林正奎 |
dalianjx@164.com |
64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具有金融工程、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等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金融工程、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计量经济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国家级项目;4.数理功底好,会编程计算;5.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6.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金融风险管理、资产定价、衍生品定阶 |
隋聪 |
suicong2004@163.com |
65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SCI/SSCI论文2篇以上,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课题和大型企业研究项目;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管理科学与交通系统优化 |
曾庆成 |
qzeng@dlmu.edu.cn |
6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港航经济管理、航运金融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科研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港航经济管理、港口协同发展与绿色增长、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航运)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
匡海波 |
khb@dlmu.edu.cn |
6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博士毕业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2.在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等方向具有扎实基础;3.已发表SCI、SSCI、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认定的A类期刊文章;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刘家国 |
liujiaguo@gmail.com |
68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海事行政法 |
阎铁毅 |
ytylly@126.com |
69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3.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宪法行政法 |
杨晓楠 |
chapellyyang@163.com |
70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民法学 |
李国强 |
13504337340@126.com |
71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博士学位;2.海洋法、国际私法、文化遗产保护法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相关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6.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7.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洋法、国际私法、文化遗产保护法 |
马明飞 |
mingfeima@163.com |
72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法治化、基层自治法律体系建设 |
王勇 |
jlu2004@126.com |
73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海洋法、海事法 |
李志文 |
lizhiwen@dlmu.edu.cn |
74 |
法学 |
法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CS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或以上课题,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合作导师课题。 |
海洋法治 |
李天生 |
157972278@qq.com |
75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在法理、宪法行政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6.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宪法行政法 |
王世涛 |
wst629@163.com |
76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海商法、国际法、海洋法、环境法、民商法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参与过上述领域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6.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海商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环境法 |
韩立新 |
hanlixin@dlmu.edu.cn |
77 |
法学 |
法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SSCI或SSCI、SCI论文合计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或以上课题,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合作导师课题。 |
国际法、海洋法 |
张晏瑲 |
ycchang@dlmu.edu.cn |
78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民商法学 |
翟云岭 |
zhaiyunling@sina.com |
79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国际法 |
王淑敏 |
sunnyw@163.com |
80 |
法学 |
法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积分达到3分,其中至少包含B级论文1篇;2.在站期间至少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
海商法或海洋法;仲裁法、诉讼法(争端解决) |
初北平 |
chubeiping@dlmu.edu.cn |
8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或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可信人工智能、控制理论、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刘洪波 |
lhb@dlmu.edu.cn |
8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数学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2.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科学与应用、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智能交通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张维石 |
teesiv@dlmu.edu.cn |
8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人工智能 |
付先平 |
fxp@dlmu.edu.cn |
8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多智能体系统、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群体智能、优化调度、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 |
陈荣 |
rchen@dlmu.edu.cn |
8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密码学、系统控制与同步、复杂网络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混沌与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 |
王兴元 |
xywang@dlmu.edu.cn |
8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在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或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2.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并且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3.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参与实验室课题;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NLP或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 |
鲁明羽 |
lumingyu@dlmu.edu.cn |
8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刘朝斌 |
zhbliu@dlmu.edu.cn |
8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学或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语义Web、物联网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知识图谱补全与基于数值的语义(物联)网方法 |
李冠宇 |
liguanyu@dlmu.edu.cn |
89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博士期间从事光网络或无线网络的相关研究,需达到学校的博士后出站要求。 |
通信网络技术 |
何荣希 |
hrx@dlmu.edu.cn |
9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射频通信理论与技术 |
房少军 |
fangshj@dlmu.edu.cn |
91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4.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科研能力强;5.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无线(可见)光通信、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大规模MIMO、智能无线传输 |
岳殿武 |
dwyue@dlmu.edu.cn |
92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号与图像处理、微流控、机械电子工程、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等相关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2.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3.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应用、微纳传感及显微成像、生物光子学检测与信号处理 |
王俊生 |
wangjsh@dlmu.edu.cn |
93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射频通信理论与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 |
王钟葆 |
wangzb@dlmu.edu.cn |
9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号与图像处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2.在站期间参与课题组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一项;3.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光电信息检测技术、计算成像、深度学习 |
赵明 |
eachzhao@dlmu.edu.cn |
95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无线网络、机器学习、无线定位跟踪、无线感知等相关研究基础;2.发表过本领域IEEE汇刊级别论文;3.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智能无线感知、无线定位跟踪、机器学习 |
王洁 |
wang_jie@dlmu.edu.cn |
9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无线电导航、通信、电子信息、雷达、计算机和交通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3.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一篇在2区以上);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海上通信与导航技术、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 |
胡青 |
hq0518@dlmu.edu.cn |
97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通信电子、计算机、网络、软件、航海、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参与过重要科研项目,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或实践经验;3.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4.如为师资博士后还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 |
智能通信、无线网络及仿真、边缘计算 |
林彬 |
binlin@dlmu.edu.cn |
四、薪酬待遇
(一)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年薪不低于35.5万元,在全球Top200国内外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年薪不低于45.5万元。
申报并入选“博新计划”,可同时享受由国家分两年提供的60万元资助。
(二)职称评审
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进站后经个人申请即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在站期间可申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三)住房待遇
学校为博士后一次性提供3万元租房补贴,并在有房源情况下提供可租住公寓住房。
(四)社保待遇
学校按规定为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
(五)子女入学待遇
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子女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入学待遇。
幼儿园:辽宁省五星级;
附属学校(小学、初中):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大连市首批“义务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大连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大连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大连市平安校园。
五、未来发展
1.师资博士后按期出站并考核优秀及以上,即可留校工作,并享受事业编制;
2.全职博士后按期出站并考核优秀及以上,有留校工作机会,并享受事业编制;
3.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给予不低于20万元安家费;
4.博士后出站后,留连工作即给予30万元安家费;
5.博士后(博士毕业学校全球排名TOP200)出站后,留辽工作奖励30万。
备注:3-5项可兼得。
六、招聘程序
(一)应聘师资博士后
将应聘材料同时发送至:zhaopin@dlmu.edu.cn,postdoc_dmu@163.com两个邮箱;邮件名称请注明“师资博士后+应聘的流动站+姓名+高层次人才网”。
(二)应聘全职博士后
应聘者了解相关招聘信息并联系合作导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将应聘材料发送至校博管办:postdoc_dmu@163.com,邮件名称请注明“全职博士后+应聘的流动站+姓名+合作导师姓名+高层次人才网。
应聘材料主要包括:
(1)个人简历;
(2)可证明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学历学位证书,代表作等科研成果及博士毕业学校排名证明等)。
具体招聘详情请浏览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官方网站:http://rcb.dlmu.edu.cn
七、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邢老师
电话:+86 411 84728621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