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DNL1600)组群2025年招聘1名副主任启事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5-04-24
详细信息:
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DNL1600)是由李灿院士领衔创建的前沿科学研究机构。该中心于2009年经所学术委员会评审后,由所务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成立,并任命李灿院士为中心主任。自成立以来始终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深耕人工光合成与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在李灿院士的领导下,中心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光合成研究高地,在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取得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成果。
中心团队历经二十载创新攻关,构建了人工光合成研究的完整体系:基础研究方面,发现并确认了“异相结”和“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效应,提出了“双助催化剂”概念,并自主研发了先进的光生电荷成像光谱表征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的全时空图,为构建高效人工光合成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引领了该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基于对于光催化核心机制的深入理解,纳米光催化量子效率与分解水制氢效率双创世界纪录。应用研究方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直接利用太阳能合成液态阳光甲醇的千吨级工业化示范工程,为实施碳中和战略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目前,已经启动十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广阔。近年来创新发展了离场电催化新技术可以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磺,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市场。
中心在人工光合成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底蕴和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主导国际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白皮书编撰,牵头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转化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近年来,中心凭借其在人工光合成领域的领先地位,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推动了人工光合成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DNL1600组群下目前设9个研究组,现拥有固定研究人员21名,其中包括正高级职称10名、副高级职称8名。根据研究中心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心副主任1名,真诚欢迎有识之士报名应聘。
一、岗位职责
协助中心主任李灿院士围绕研究中心科技创新总体目标,研究策划科技发展战略;吸引和支持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组织承担各类重大科技项目,带领研究中心做出更多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中心研究工作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协助主任负责研究中心日常行政管理等。
二、招聘条件:
1、博士学位,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国际化大型企业获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职位;在太阳能科学转化利用研究具有深厚的积累,且取得过重要创新成果;
2、具有开阔的战略视野,能把握本领域国际前沿发展态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学风端正,责任心强,勇于奉献,勤奋努力,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端正的学风。能吸引、凝聚优秀人才,具有组织和领导研究团队申请和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科技创新研究的能力。
三、支持与待遇
1、聘为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相应岗位工资待遇;
2、对于符合条件者,研究所将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相关人才计划;协助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福利待遇;
3、提供实验室及其他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托);
4、如有特殊需求,具体事宜面议。
四、应聘材料
1、填写《引进人才应聘申请书》(所外人员)/《应聘人员登记表》(所内人员填写),并由应聘组群主任或学委会委员推荐;
2、发表论文目录、重要研究成果相关材料、5篇代表性论文(电子版);
3、三名本领域知名专家的推荐函(请推荐人将签名的推荐信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信箱);
4、其它可以体现个人研究水平的材料;
5、工作设想及其它要求。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人事处(116023)
联系人:詹科萍,李振涛
联系电话:0411-84379012 0411-84379882
电子邮箱:zhankp@dicp.ac.cnlizhentao@dicp.ac.cn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www.zp.dicp.ac.cn/info/1067/6813.htm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