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光环不再亮眼超六成留学生只能回国发展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14-03-09
从英国留学回来俩月,小张仍在四处奔波求职如今,与他情况相似的“海归”不在少数
调查显示,超六成的留学生只能回国发展比起国内毕业生,他们的优势已越来越不明显
公司招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才能机遇与挑战都有,“高校人才招聘海归”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面对郑州人才市场“人挤人”的盛况,做好心理准备的张越还是有些措手不及:他从英国留学回来两个月了,仍在四处奔波找工作。初步统计,我国今年将迎来 史上最大“海归潮”,突破30万人。与此同时,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点的727万人。过去一年里,河南共吸引22博士招聘网00余名海外人才落户。对出 国总人数不多的中部省份来说,我省归国人数10年增长了20倍。回家的“海归”越来越多,他们头顶的“光环”还在吗?
数字
727万应届毕业生VS30万“海归”
2月15日,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一场大规模招聘会要在这里举办。张越上午8点到达这里时,会场还没开门,队伍已经排了数百米,他“当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张越是河南人,在郑州读的生物学本科,毕业后成功申请到英国一所综合排名30位左右的大学读研。
两个月前,参加完毕业典礼的他回到郑州找工作。本想“镀金”后会有求职优势,但投出的20多份简历多为石沉大海,偶尔有回应的,不是看中他的英语水平,希望他改岗做专职翻译,就是一个劲儿压低薪资福利。
国内大学生就业难,张越早已有所耳闻。201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27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与此同时,回国就业的“海归研究生人才”人数也突破了30万。
变化
“海归”头顶的光环逐渐失色
于2006年回国的武星,比张越早出国10年,目前是省内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年薪近20万元。用他的话来说,当时留学归国人员还是“香饽饽”,工作相对好找。
“那时候回来的留学生,都是挂行政级别的,博士相当于处级干部。”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张青磊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如今,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海归”和七八年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在海归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中央、地方都曾专门制定引进政策,博士、学士都有对应的头衔和福利,企业招聘也铆足了劲儿争人才,项目、资金要啥给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物以稀为贵,总体上就是这样的心理。”他说。
作为父亲的张青磊,目前也正在为自己女儿出国的事儿操心:“为人父母,都想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多见识见识,总不会错。”
在他看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今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很多小康家庭的选择。“不像当年了,出个国,十里八乡都来祝贺。”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