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2-04-21
Ø “萃英学者”
Ø 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Ø 教授/研究员
Ø 副教授/副研究员
Ø 外籍教师
Ø 青年研究员
Ø “萃英博士后”、博士后
一、“萃英学者”
“萃英学者”为兰州大学重大人才支持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萃英学者”一级岗为院士、一级教授及相当层次人才;二级岗为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或经评估后认为具有相同水平的人才;三级岗为国家“四青”人才,或依托我校申报“四青”项目并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海内外人才;四级岗主要面向已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具有“四青”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入选“萃英学者”后全职来校工作,学校聘为教授或研究员,并给予重点支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住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开通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二、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依托我校申报并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同时可申报兰州大学“萃英学者”岗位,具体政策可咨询人才办或学院联系人。
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40周岁以下;
3.具有博士学位;
4.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
5.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引进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来我校工作。
政策保障
²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住房补贴、安家费110万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经费的基础上,学校提供1:1配套科研启动费;
² 支持人才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在人才引进、博士后选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教授/研究员
1.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理工农医类50-300万元,人文社科类40-100万元;
2.提供50-90万元住房补贴、安家费;
3.可申请租住校内周转公寓;
4.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四、青年研究员
1.提供税前34万元年薪(含4万元租房补贴);
2.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理工农医类50-150万元,人文社科类最高40万元;
3.可申请租住校内周转公寓;
4.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5.五年聘期考核合格的,可按程序聘为四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转入事业编制;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
五、副教授/副研究员
1.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理工农医类50-100万元,人文社科类最高30万元;
2.提供40万元住房补贴、安家费;
3.可申请租住校内周转公寓;
4.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六、外籍教师
1.按国际标准提供优厚薪酬待遇;
2.提供相应层次人员的科研启动费;
3.提供相应层次人员的安家费;
4.可申请租住校内周转公寓;
5.按国际惯例提供相关福利待遇。
七、“萃英博士后”、博士后
基本条件
1.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科研合作精神,较大的发展潜力。符合设站学院制定的学术准入标准。
3.应届博士毕业生可提前申请“萃英博士后”,在获得学位授予决议证明或者学位证书后办理进站。
优厚待遇
1.“萃英博士后”学校薪酬27-40万元/年(自然科学、工程领域30~40万元/年,人文社科、艺术领域27~38万元/年)。
2.普通博士后合计薪酬不低于16.2万元/年。
3.按照国家规定缴存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4.享受甘肃省博士后津贴相关政策支持。
◎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人才支持计划的,可直接选聘为“萃英博士后”,并提供如下支持:
*叠加支持:在学校提供的薪酬基础上,国家提供的日常经费按月全额发放给博士后人员,薪酬累计可达47-60+万元/年。
*延期支持:资助期满但仍在合同期内且表现优秀者,学校可继续提供薪酬直至聘期结束。
*全额支持:提前出站者,国家提供的日常经费剩余部分出站时一次性发放给本人。
晋升通道
1.在站期间,博士后可申请获得职称任职资格。
2.考核合格的“萃英博士后”及表现优异的普通博士后,可按人才引进条件和程序申请事业编制岗位,并享受相应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引进人才待遇。
² 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可“一人一议”。
² 申请条件及更多详情,请登录兰州大学人才招聘网:http://jobs.lzu.edu.cn
人才保障
«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为潜心教学科研保驾护航
« 三所三甲医院,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绿色通道”,优质医疗服务
« 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优质的子女基础教育资源
« 人才周转公寓,拎包入住,温馨家园
« 人才办、学院提供一对一“配送式”暖心服务
应聘方式
1.登录兰州大学人才招聘网:http://jobs.lzu.edu.cn,选择应聘岗位,并提交应聘申请。
2.将个人简历、身份证明、职称证书、获奖证书、代表性论文著作及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发至学院联系人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专业+应聘兰州大学。
联系我们
人才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倪云霞、周继安、李鹏飞、杜生一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兰州大学人才办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915759
传真:0931-8912670
邮箱:rcb@lzu.edu.cn
学院、研究院联系方式:
序号 |
学院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邮箱 |
1 |
文学院 |
师向阳 |
0931-8913738 |
shixy366@lzu.edu.cn |
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张 春 |
0931-8913736 |
ldxwxy@lzu.edu.cn |
3 |
历史文化学院 |
乔小虎 |
0931-8913714 |
lsxb@lzu.edu.cn |
4 |
哲学社会学院 |
安 妮 |
0931-8913710 |
zhexx@lzu.edu.cn |
5 |
经济学院 |
孙文华 朱 璠 |
0931-8912623 0931-8912624 |
zhuf@lzu.edu.cn |
6 |
管理学院 |
邓 杰 |
0931-8912254 |
dengj@lzu.edu.cn |
7 |
外国语学院 |
贡月玲 |
0931-8912278 |
gongyl@lzu.edu.cn |
8 |
法学院 |
沈怡楠 |
0931-8913767 |
lzu_shenyn@lzu.edu.cn |
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刘翠柏 |
0931-8912463 |
|
10 |
艺术学院 |
王 乐 |
0931-8912264 |
wangle@lzu.edu.cn |
11 |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王婷婷 |
0931-8911802 |
wangtt@lzu.edu.cn |
12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刘海娟 |
0931-8912483 |
liuhaijuan@lzu.edu.cn |
13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李 勇 |
0931-8912753 |
|
14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核产业研究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 |
蔺 丹 王雅楠 |
0931-8913551 0931-8915221 |
snst@lzu.edu.cn |
15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陈美臻 |
0931-8912778 |
|
16 |
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张 颖 |
0931-8912589 |
yingzhang@lzu.edu.cn |
17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贺泰颖 |
0931-8913074 |
caoyebgs@lzu.edu.cn |
18 |
生命科学学院 |
王 雯 |
0931-8914381 |
smkxxy@lzu.edu.cn |
19 |
大气科学学院 |
冯 华 |
0931-8914277 |
|
20 |
资源环境学院 |
李建军 |
0931-8912404 |
lijianj@lzu.edu.cn |
21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王水存 |
0931-8914560 |
|
22 |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任屏源 |
0931-8910399 |
renpy@lzu.edu.cn |
23 |
基础医学院 |
董志娟 |
0931-8915890 |
dongzhijuan@lzu.edu.cn |
24 |
药学院 |
许 洁 |
0931-8915686 |
jlxu@lzu.edu.cn |
25 |
口腔医学院 |
黄 妍 |
0931-8915261 |
yhuang@lzu.edu.cn |
26 |
公共卫生学院 |
乔 宁 |
0931-8915106 |
qiaon@lzu.edu.cn |
27 |
护理学院 |
谢维维 |
0931-8556807 |
nursing@lzu.edu.cn |
28 |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 |
苟国娟 |
0931-8356715 |
|
29 |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医院) |
朱 洁 |
0931-8943585 |
|
30 |
国际交流文化学院 |
何 斐 |
0931-8912794 |
sice@lzu.edu.cn |
31 |
体育教研部 |
白小玉 |
0931-8912632 |
xybai@lzu.edu.cn |
32 |
生态学院 |
李惠茹 |
0931-8915360 |
lihuiru@lzu.edu.cn |
33 |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
杨 苑 |
0931-8912895 |
xyjj@lzu.edu.cn |
34 |
高等教育研究院 |
许 阳 |
0931-8912257 |
xygjy@lzu.edu.cn |
35 |
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
王妞妞 赵春晖 |
0931-8912926 0931-8912595 |
lzu_nnwang@lzu.edu.cn |
36 |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
唐黎辉 |
0931-8915895 |
ldbr@lzu.edu.cn |
37 |
电镜中心 |
孟 莉 |
0931-8912492 |
emc@lzu.edu.cn |
38 |
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赵文歆 |
0931-8915610 |
ciwes@lzu.edu.cn |
39 |
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 |
李孟帆 陶 红 |
0931-8915763 0931-8915851 |
cgm@lzu.edu.cn |
40 |
草地农业与生态系统国家 重点实验室 |
陶 红 |
0931-8915851 |
taoh@lzu.edu.cn |
41 |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 |
董廷云 |
0931-8912158 |
hhyjy@lzu.edu.cn |
42 |
绿色金融研究院 |
徐焱炀 |
0931-8912977 |
ldlj@lzu.edu.cn |
43 |
青藏高原人文环境研究中心 |
白彭彭 |
17393194960 |
baipp17@lzu.edu.cn |
44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马 茹 |
0931-8915855 |
mar@lzu.edu.cn |
45 |
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 |
董 睿 |
0931-8912592 |
dongr@lzu.edu.cn |
关于兰大
兰州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是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瓜果之乡,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中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
兰州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是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地。
兰州大学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651人,拥有一大批以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兰州大学累计培养学生37万余名,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以及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近者悦 远者来
兰州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