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孔祥斌教授“中国耕地治理创新团队”2025年招聘博士后
高层次人才网编辑
2025-11-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团队简介
“中国耕地治理创新团队”形成了“教授-副教授-青年才俊-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生”的多层次研究学习培养体系,始终坚持以问题、管理和科学导向为引领,聚焦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依托自主构建的“空间分层和对流”理论进行耕地空间治理理论政策与模式创新,面向“科学治理、政策治理、数智治理、协同治理与文化治理”,全方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耕地资源安全需求,致力于解决城乡土地持续利用、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关键土地资源空间治理,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中国实践,以实现“构筑耕地资源安全根基,贡献对人类和地球都安全的食物”为终极目标。
二、团队负责人
孔祥斌,团队科研首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华南农业大学领军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智慧耕地利用与保护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中欧土地及土壤高层专家会(SEPLS)委员,欧洲景观农田联合会(ELFU)成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2003年以来,孔祥斌教授持续聚焦耕地利用、保护与治理创新研究,基于“理论构建-方法创新-治理实践”的研究主线,分析我国耕地在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数量、质量、生态等变化的格局、过程和效应,在耕地利用系统耦合、耕地保护制度转型和耕地现代化治理等方向取得了系列自主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转型,拓展了土地资源管理和现代化治理的理论和方法。
与全球农业与粮食最高奖励获得者、国际土壤联合会主席、美国前土壤联合会主席、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授LalRattan博士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耕地治理创新团队”围绕“构建的耕地资源立体空间分层(地理-资源-利用-权属-管控)和食物多程空间耦合框架”这一科学核心理念,形成5个派生研究方向:科学治理、政策治理、数智治理、协同治理和文化治理,研究耕地资源垂直空间与水平空间的耦合机制,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近地遥感、地块原位调查等综合手段,建立集成资源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于一体的“资源-模型-政策”数据平台,采用CLUE-S、ABM、WOFOST等多种模型,揭示耕地空间系统多要素的耦合关系与转化机制,为耕地利用模拟(Simulation)、预测(Prediction)、预警(Pre-warning)、治理(Governance)提供支撑。共同致力于耕地资源空间治理的科学创新与实践探索,打造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1、科学治理:锚定耕地利用与治理的核心规律
聚焦耕地利用格局优化与质量提升的科学路径,重点研究耕地垂直空间与水平空间,揭示耕地利用强度、种植结构与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平衡关系,为耕地治理提供“数量稳定、质量提升、布局合理、生态优化”的科学依据。
2、政策治理:构建耕地高效利用的制度保障
围绕耕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的政策体系设计,分析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对农户利用行为的引导效果,评估不同区域耕地治理政策的适配性,提出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的耕地利用政策优化方案。
3、数智治理:打造耕地精准治理的技术引擎
研发AI驱动的耕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精准治理技术,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近地遥感、地块原位调查,构建耕地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耕地非粮化、撂荒、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智能识别与预警,提升治理响应的精准度与时效性。
4、协同治理:搭建多方参与的耕地治理平台
创新政府-农户-市场-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的耕地治理协同模式,解析不同主体在耕地利用中的利益诉求,设计利益协调机制与合作路径,破解“多头管理、责任分散”的治理困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耕地利用治理新格局。
5、文化治理:激活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文化动能
探索农耕文化传承与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协同机制,研究传统农耕智慧在现代耕地治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乡村文化认同对农户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的影响机制,推动文化力量融入耕地治理,实现“生态-文化-经济”协同的耕地利用模式。
四、招聘岗位及职责
1、全职在华南农业大学工作,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协助课题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独立进行承担的研究工作,完成论文写作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3、协助课题组申请研究项目、实验室管理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4、完成课题组负责人要求的其他相关工作。
五、应聘条件
1.教育背景: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背景为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研究领域。
2.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对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方向有良好把握,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3.语言能力: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
4.其他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六、福利待遇
博士后在站期间福利待遇按照“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分层、多样化支持,主要包括:
1.学校或合作博士后站提供基础年薪23-33万元(税前),合作导师在学校基础上自定绩效政策。
2.享受学校或合作博士后站公费医疗待遇,子女可报读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
3.按照广东省和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管理政策办理有关落户事宜;
4.提供必要的办公、科研与实验条件;
5.学校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博士后出站后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应聘我校。
参考:https://ggglxy.scau.edu.cn/2024/1216/c12018a395609/page.htm
七、应聘方式
1、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包括教育背景、科研经历、发表论文等);
(2)博士学位证书(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证明);
(3)代表性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
(4)至少一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
2、申请方式:请将上述材料发送至团队邮箱:764295001@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申请-毕业院校-姓名-高层次人才网”。
3、截止日期: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hr.scau.edu.cn/pd/2025/1112/c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提示: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立即举报。